干货:大陆首创的咨询师专业见习实习课都讲了什么

2017-07-12 10:49:10518

一  见习历程报告

这是第二次见习实习课了(总共有6次见习实习课,平均分布在见习实习阶段中),北京首期班同学都基本完成了见习,开始实习。

廖老师强调本次课程的意义,就是将大家在见习实习中遇到的困难拿出来讨论,同学们可以相互参考和学习,同时老师也可以掌握实际状况,看是否跟原本规划的一致,可为后来的班级提供参考。每次上课前都不确定要讲什么,但一定要上,针对实践中的问题随机而变,进行讲解

为了能够应对极端紧急状况,廖老师公布了个人的手机、微信、邮箱,这样同学们在遇到棘手事件时,可第一时间寻求帮助。

见习实习也是1879计划的同学经受检验、用实力和口碑来赢取认同的时候,是三年严格训练后的演练场所。

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,在对咨询有足够全面的认知,心中有多元的维度来参考后,才能说出哪里好、哪里不好。提得出问题,发现得了症结,也是专业水准的体现。

二  收获

同学们按见习单位分组,汇报见习历程,分享收获。收获很大的方面归纳如下——

空间区隔很好,有接待区、等待区,接待区不受干扰,咨询室隐秘性高,墙上呈现的体现资质的资料很清晰。

接案流程很规范,有各种采集资料、档案储存的文件,接案很正规。

咨询协议有规定说,在咨询过程中,不做重大决定,如结婚、离婚、自杀,可以规避风险。

个案讨论很有架构,讨论后会形成统一的建议,对咨询师帮助很大。

新手咨询师接案不太好的话,会开团体督导,请在场的咨询师讲,如果是你,会如何来处理,收获特别大;或是看了接案视频,收获也很大。

参与到回访工作中,看到机构严谨的态度,机构跟学校企业前期联结工作做得好,便于进校进单位工作的开展。

有“咨询100问”,涉及到前期晤谈的解答,非常全面,适合初步会谈,对新手咨询师非常有用。

大学辅导中心团体的方案、教案比较多,设置也很好,参阅图书多。

学习到多样的运营模式,拓展了自己的思维;机构盈利能力不错,对于人员的管理不错,有集体督导,可以保证咨询师水平不太差,专而精,小而美。

在医院接案的同学,见识到大量变态心理学上所学的症状,可以更好地区分咨询师的工作人群。在医院跟着医生查房时,会产生一些判断力,知道焦虑的症状、抑郁的症状、抑郁症患者发病时连眼皮都懒得抬,病人对医生很依赖。

于洋做在大连七院见习的历程报告

三  困惑及答疑

针对报告中提出的困惑,老师给予解答。通过大家的见习报告,梳理出了一些共性的问题,在此总结出来以供参考。

1.关于初次会谈跟正式接案的区别。

有同学反应分不清初次会谈跟正式接案的区别,出现初次会谈谈得太细的问题。

初步会谈更像临床诊断,确定来访者是否是服务对象,如果愿意咨询,就签合约书。并判断主要问题是什么,适合哪些咨询师来接。

初步会谈更像行为取向的问答,都是直接问直接答,个案概念化该有的向度都要涉及,也要共情同理,但不宜扩展,比如不要问“你什么感觉”,那样就会没完没了。重点是问清楚,问了不要处理。

初诊会谈跟咨询最好不是同一个人,也要换场地,初步会谈在接待处完成,正式咨询进咨询室开始计时收费。

台湾临床治疗师的初诊是3小时,三倍收费,需要做测量。不同领域不同专业,时长不一。初诊需要资深专业的人监督来做。

2.有的机构有热线电话,提供正式咨询前的服务,会聊很长时间,这样正常吗?

电话谈时间长,也正常,算是“试吃”,可以温和地打断对方问要不要来正式咨询。

3. 见习20小时中,规定10小时做个案实务临床观摩,指的是什么?

个案实务临床观摩,就像医生在看病,实习生坐旁边看,有实习生在旁边写记录,是很好的锻炼。跟着看,跟着做,随时问。咨询师也应该这样。但是因为保密原则,可能不太做得到。所以可以是个案讨论、咨询记录讨论,不能直接观摩的话可以有替代方式。

殷樱做见习历程报告

4.来访者签协议,可以签网名或笔名吗?

(在台湾)依法不可以签笔名,姓名身份证号都要有,甚至还需要证人,但因为保密原则,一般都没完全按法律完成。不出事情还好,出了事情就麻烦。实名制比较好。

5.关于来访者档案管理,如何管理会更规范?

个案档案应该加编码,每两三个月应做档案规整,有电子档,也有纸质档,双保险。台湾规定档案要存留十年。如不定期整理,不制度化管理,时间长了,整理的工作量会非常巨大,将来会越来越难找对应的资料。

6.有一些边缘性人格的孩子,长期住在咨询师那里,这样合适吗?跟咨询师的关系怎么处理?

社会上有这种问题的人不少,但是愿意处理的机构太少。台湾以前也是这样。也曾有强迫症想到廖老师诊所打扫浇花,因为老师常不在,没答应。未必不能做,但轻易不要接。且权利义务要分清楚,规定时限。

精神疾病的人按千分之五的人口比例的话,是非常多的。有些精神病人住家里,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。这些人要去医院获取帮助。台湾曾有出家人收容精神病人,用奇怪的方式做干预,搞得社会哗然,但精神病人很感激,后来台湾派精神病医生去佛堂,用专业技术来干预。随着发展,现在台湾有上万精神病医生。

精神病人及家庭的帮助,需要社工、精神科医生、复健师组成team,团队协作来完成。医生用药,复健师做咨询,社工帮助家属。

7.团体咨询需求不大,团体咨询很难招满成员怎么办?

招募团员要积极去做,可以邀请,只要不太熟的人,都可以参加。1879计划教的是最专业的咨询,但大家也要学会包装、推广、适当商业化。要做民众的前期教育工作。比如台湾年轻人逐7-11便利店而生,因为有免费WiFi。但一开始也没有人去,7-11便利店就送卡做广告,慢慢地大家就都知道了,都去7-11。

有很多方法来宣传推广,台湾有电影心理沙龙,用电影来起到普及心理学的作用,大家奔着电影来,参加完沙龙后,可能就会有人会思考自己的心理需求;也可以通过先做一些测评来吸引人;或者举行一个30分钟的小讲座,来引发动机,可能三四个讲座后,人员就招满了。

最好不要用专业名词来给团体起名,比如“人际历程团体、现实治疗团体”,这样大众会听不懂。要起一个吸引人的名称。这就要求要先调研,熟悉目标群体的生活、语言,举的例子跟他们的生活相近,让他们觉得跟自己有关。

8.关于见习实习中遇到困惑该怎么办,老师强调一个必须掌握的高招——看书。

遇到问题,马上翻阅相关的教科书。

在医院实习,遇到困惑,马上翻阅变态心理学教材;团体实践遇到困难,马上翻阅团体咨询教科书;做儿童就一定要了解儿童;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,看到的东西,要明白背后的学理。经过严格的训练再出去实践,才会举重若轻。

邓志平老师(也是1879计划老师)在博士后时,一年只接两个个案,读了几百本书,写了几十份报告。取法乎上得乎其中,1879是大陆首创,大家不要轻易放松对自己的标准,尽力去做,不要拖,也不要谦虚,赶快开始接案,积极寻求督导,接案30人次,团体16小时,督导8次,要及时完成。

9.咨询机构有两套管理系统, 一套负责盈利,一套负责专业,怎么看这个状况?

两套系统,一人管营销,一人管咨询。光管专业,吃不饱,营销脱离专业太多,也不好。两个都要做好,中间需要沟通讨论。

10.见习实习压力大,身体状况不好怎么办?

咨询师身体状况要好,要有好的精神,带着好的敏感性去见习实习,否则不能胜任。

11.看到志愿者去做班级辅导,挖出了创伤无法处理,怎么办?

团体咨询不是团体活动,也不是团体游戏,是需要有专业背景的人去带活动。就怕非专业的人,去做专业的事,碰触到人的伤痛,无法处理。

在活动之前,要定性,到底是团体咨询,还是团体活动,或者团体游戏? 团体咨询在分享讨论外,还需有干预,团体活动要分享和讨论,团体游戏的话好玩儿就行。

班级辅导要评估是否要引导,比如引导孩子写对父母的正向期待,“我最想对爸爸妈妈讲的一句话”。

还要评估会不会挖出太难处理的事情?如果挖出,要不要当面处理?处理不好,容易造成重大创伤。也要预留充足的时间,做回馈分享。

如果触碰到创伤,要处理,把伤口“常态化”,说每个人都有伤痛,今天碰到伤口,老师处理不好,事后会做一些处理,对不起。然后事后做积极的干预和个别咨询。

 12.对于来访者的情绪和认知的处理,如何才能很好地平衡?

廖老师回顾自己的咨询经历,分享说凡是做得好、做得深的个案,都是一开始情绪处理得很好的个案。甚至现在形成一个备受欢迎的讲座《来访者情绪的辨识和处理》。

老师还分享说,一开始他是认知行为派,后来成为折中派。会按捺住想做认知行为的冲动,先处理来访者的情绪,因为情绪如果没有处理好,根本无法处理认知。这样会比较有骨架,也有血肉,也容易跟来访者结成工作同盟,让咨询深度更深。

每一个流派都有受局限的地方,也都有可能失控的地方,所以需要整合。咨询师无需丢掉自己擅长的部分,只需去增加自己缺少的部分就好。

四 自杀干预

最后,老师补充了自我伤害个案的处理策略。节选几张一目了然的PPT分享给大家。